QQ:573851695. Twitter:@hhmbard Email:hhmbard@gmail.com
Weibo:weibo.com/hhmbard Renren:renren.com/hhmbard
Facebook:facebook.com/hhmbard
School: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aiwan.
Graduated: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

【深圳歷史】深圳启城建改革 地王创亚洲第一

        说到小平南巡给深圳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大批港资投向深圳这片热土。1996年,在深南东路、解放路、宝安南路交会的三角地带,一座身披绿色玻璃幕墙的摩天大厦直插云霄,这就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地王大厦(又名信兴广场),这座大厦始建于1993年,高达384米,建成时为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四高楼。

  地王大厦自建成至今一直保持着深圳最高楼宇的纪录,也成了深圳不可或缺的城市地标与符号。在它的身上,曾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张扬着深圳的城市梦想,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品位与档次,同时,也浓缩着一段深港两地在城市建设领域密切合作的历史。  

  公开拍旺地 港公司中标

  1992年,小平二次南巡以后,深圳市提出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现代化城市。为了在城市建设中引入新的理念、注入新的生机,当年9月,深圳市拿出来一块旺地向国际公开招标出让使用权,这块地位于蔡屋围,总面积18734平方米。这也是当时国内首次实行国际招标出让的地块,吸引了近200家境内外公司竞标,这幅地块也被誉为“深圳地王”。

  1992年10月28日,开标结果揭晓。从标书上看,报价最高者为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7亿美元),但其附加条件却为市政府所不能接受。于是,最后确定由出价第二的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和熊谷组公司联合以1.42亿美元中标。中标的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5320多元人民币,与第一标相差仅180元人民币。

  香港熊谷组公司,创立于1973年,主营业务是大型项目的基建,曾参与过香港新机场、青马大桥、填海等重大工程。董事局主席于元平由于早年曾与日本熊谷组株式会社合作,因此保留了熊谷组的名字。日本熊谷组后来因为海外业务亏损而抛售香港熊谷组股份,香港熊谷组公司已与日本熊谷组再无瓜葛,成了一家地道的港资企业。

  “于先生的深圳情结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对深圳的了解,大规模投资深圳的心理准备已经成熟。再加上与地方背景深厚的深业集团携手合作,并看好深圳的发展前景,这促使他毅然决定投入巨资,打造深圳物业中的‘王中之王’。”曾参与地王大厦建设的鲍广鑑说。    

  主楼高又细 气质贯中西

  地王大厦的建设不但改变了深圳的城市形象,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鲍广鑑便是其中一个。在大厦的发展商、总承包商、设计方案、施工队伍确定后,时任中建三局泰国经理部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他被召回了深圳。为此,他甘愿放弃了在泰国的高薪,回深参建地王大厦的工资只不过相当于国外的1/3。

  “它当时号称亚洲第一高,世界第四高,国内外同行都在纷纷关注。为了它,放弃一点点物质待遇也值得。”时至今日,回忆起当初回国参建的动机,鲍广鑑一点都不后悔,反而认为正是地王大厦造就了自己,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铸就了中建公司在国内钢结构工程建筑领域的金字招牌。

  按照的整体规划,地王大厦应同时具有国际风格和个性之美。在香港举行的方案招标中,美籍华人设计师张国言的作品脱颖而出。这位北京王府饭店的设计者,非常善于将东西方的设计思想融汇贯通。整个建筑由68层的商业大楼、33层的商务公寓和5层的购物中心三部分组成。设计灵感来自于中世纪西方的教堂和中国古代文化中通、透、瘦的神髓,它的宽与高之比为1:9,创造了世界超高层建筑最扁最瘦纪录。金色的三角钢架把人引入28.7米高的宏伟大堂,主楼外观以两个圆柱带动视线形成上升感,高耸入云的塔尖则融入了“世界流”的设计风格。大厦投入使用后,每天可为1.5万人服务。因此,时人经常引用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名言来形容地王大厦——“最美的往往是最简练的。”

  由于68层的钢结构主楼又高又细,宛若擎天一柱,需要使用总量达2.4万吨的钢结构才能支撑这座超高层建筑。如此大量的钢结构使用在国内还前所未有,其施工则由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和中建三局一公司共同进行。在接下工程后,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立即请回了在钢结构施工领域很有名气的鲍广鑑,并由他担当了地王大厦项目经理的重任。而在此前,我国第一座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的钢结构施工便由鲍主持。  

  技术压美国 速度超国贸

  “80年代看国贸,90年代看地王”。要看的不但是体现着深圳迈向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建筑外观,更要看这座“神州第一摩天楼”建设时体现出来的深圳速度。

  1993年4月1日,地王大厦桩基础提前开工。到了1994年5月27日,专程从东京运来的6颗金螺栓被拧在了巨大的钢架上,钢结构正式开始施工。而到了1995年6月9日,仅仅用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钢结构便实现了封顶。最快时达到了“两天半一层楼”,刷新了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不论是它的建设速度,还是钢结构焊接、施工安全、大楼的垂直度等几个主要数据,都证明了我们当时的施工水平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大建筑商媲美。”鲍广鑑说,地王大厦的垂直度偏差是美国规范的1/3,等于在美国规范的基础上提高了2/3;按照美国的标准,钢结构的焊接质量检测只需要进行30%的超声波探伤检测,为了保证大厦质量一流,施工方进行了100%的探伤检测。而在整个主体施工的379天中,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从来没有碰破一块玻璃幕墙,从来没有噪音扰民,也从来没有火花溅落事故……

  在建设地王大厦的过程中,鲍广鑑还创造了二氧化碳半自动焊应用于立焊、斜立焊的技术,填补了世界钢结构焊接领域的技术空白。

  “地王大厦造就了我,让我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从超高层建筑迈入到了世界摩天大楼的台阶。”地王大厦建成后,鲍广鑑在业界的声望日隆,并被誉为“中国钢厦第一人”。66岁的他现在虽已退休,但仍担任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首席顾问、央视新台址项目副总经理、广州新电视塔(610米)顾问总工程师等职务。

  “每次从地王大厦经过或远远地望见到,我都会觉得很亲切,当年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鲍广鑑微笑着说。    

  合作里程碑 开启变革门

  “通过这个工程,我们也学习了香港、日本的管理经验。” 鲍广鑑回忆,当时进入地王大厦作业的中国工人普遍有一种的感觉,即地王建设的“门槛”很高,规矩很多,稍不用心,就可能被出示“红牌”。在这里,每个工人上岗前都要由熊谷组的人员进行管理制度教育,熟悉各项制度。每天早上,管理人员都会到现场巡视两个小时,一旦发现隐患,立即指出。如果第二天不见解决,罚款通知单便发出。例如:不戴安全帽,罚款100元;地面不干净罚款100元;有一名工人无故开启灭火器,罚款500元并下岗。“不但有重罚,而且也重奖。每个月熊谷组都会召集分包商及其施工人员开会,现场发放奖金。获奖的班组(约有七八人)一般都能拿到数千元的奖金。”

  作为当时的亚洲最高楼,地王大厦的施工也具有比一般工程更大的危险性。“建到300米以上后,风力极大,假如衣服扣子没扣好,衣服很容易便会被刮走。”因此,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组也立下了更严格的规矩。大厦在前期地下室施工时,一名工人因夜间操作失误,不幸触电身亡。按照熊谷组的规矩,这名工人所属的公司永远失去了在地王大厦施工的资格。对此,大厦建设的总指挥、熊谷组项目经理内山的解释是:“一个连工人生命都不重视的人是没有资格从事建筑管理的。”

  地王是我国首次对境外招标拍卖、由美籍华人设计、由港企投资和承建、私人和外企在楼宇办公的大厦,它不但是深港间城市重大项目建设领域合作的里程碑,也开启了内地城市基建体制变革的大门。如今,在地王大厦的对面,又诞生了一座由香港华润集团投资建设的华润万象城。近年以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入主深圳地铁四号线,深港联手建设大铲湾港区,深港共同建设西部通道等,更将两地在城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领域的合作带入到了一个全面融合、相互依存的阶段。

评论

© Hoiming Wong | Powered by LOFTER